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高校改革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在哪里?

中国教育网

|

2024-07-01 16:34:29

在社会层面,传统经济的数字化——“数字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类比过来,在高教领域,传统业务的数字化——“数字化转型”,是高校改革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一、新质生产力背景与内涵

提出背景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内涵解读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包括新的增长点,以及新的增长方式。新的增长点如绿色经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新的增长方式典型就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必须回答好的时代命题。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抓住这一关键历史性机遇,就能更好把握时代契机、引领转型发展。

二、高校改革发展需要新质生产力

高校支撑社会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

新质生产力提出之始,是指国家社会层面经济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等范畴,教育主要起到支撑与赋能的作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核心要素,基础和先导靠教育。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4年两会期间,多位高校的全国人大代表对于高校如何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做了阐述,主要从人才培养、产学研融合等角度来解读高校如何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例如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提出:“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创新人才;推动产学研一体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全链条支撑”。

新质生产力对高校改革发展意义重大

那么,实现高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高校改革发展的生产力理论以及“新质生产力”应该从哪里去寻找?

1.高校改革发展的新质生产力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实现高校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需要我们从过去高校大发展20年的历史实践中来总结,形成理论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2.高校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深刻把握二者内在统一关系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关键所在。

从大学(高等教育)传统的五大职能来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在新时代有了新的内涵与外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提升高校更好服务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现在高校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

如何完成时代赋予高校的新任务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高校改革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中的“新”就是要更好支撑上述目标的达成。

3.高校改革发展的路径依赖

目前,高校各项工作的推动模式一般是“管理驱动”,落实到具体层面,以“流程驱动”为主。流程的制定一般是自上而下的,流程一般是经验化的,流程驱动是制度驱动的自动化模式。在过去的20年中,依托信息技术与实际业务的有效融合,实现线下业务服务向线上业务服务的迁移,实现组织信息的高效共享和业务的高效协同。

整个发展过程,源生的驱动力是“流程”,信息技术一般也是起到“支撑”与“赋能”的作用,达到的是一种局部优化,实现路径是从“业务”到“数据”的过程。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在相关采访中指出:“着力构建以数字化为特征的高等教育新形态,最终实现时时、处处、人人皆可学的教育愿景。”实现这一目标,传统的“管理驱动”“流程驱动”模式是无法满足的。同时,信息技术所发挥的作用也须从“支撑”与“赋能”升级到“引领”与“再造”,基于信息化技术所提供的支持和能力,让业务和技术真正产生交互,深刻变革传统的业务与组织运作模式,是整体的优化与变革,实现路径是从“数据”来指导“业务”。

什么是高校改革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我们必须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不能有任何迟疑,不能有任何懈怠,不能失之交臂,不能犯历史性错误。”

国家发展如此,于教育而言亦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十大战略任务,其中第八项任务是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各领域数字化优化升级”,多次强调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教育部也多次提出,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教育部部长怀进鹏高度关注教育数字化,把教育数字化作为教育部的头号工程来抓。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等多个场合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结论非常明晰: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2022年以来,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重点逐渐转变为教育数字化,以实现各业务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为目标。在社会层面,传统经济的数字化——“数字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类比过来,在高教领域,传统业务的数字化——“数字化转型”,是高校改革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三、高校发展新质生产力分析

生产力:数字化转型

“生产力”“生产关系”最初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提出。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中,马克思强调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了它们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生产力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统称为生产资料。劳动者还是劳动者,“新质生产力”的“新”主要体现在生产资料的新上。

“数字化转型”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了高等教育的未来方向。以高校的核心业务“人才培养”为例,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为典型的“流程驱动”,以培养方案、制度、规范作为指导,以“流程”的方式执行,已经无法满足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数字化转型后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什么样子?如何以“数据驱动”代替“流程驱动”?针对这些问题,高等教育领域需要着力构建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教育新形态,实现终身化学习、扁平化管理、个性化教学、混合课堂、自律自主性学习等新形态,并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将这些新的理念和方法落到实处。同时要构建教师在线教学和学生在线学习的过渡成长环境和学校在线教育的演进环境,构建以课程为单元、以技能教学为核心、以终身教育和职业教育为目标的教育模式,以及能够全程跟踪个人技能成长、综合评价个人职业能力的终身教育教学平台。

实现上述变革,高校要利用数字化转型这一“新质生产力”,依托“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进行全面、系统性的重塑 ,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一系列业务的转型与再造。

生产资料:数据、教育新基建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简称《意见》)中提出了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个要素领域改革的方向,首次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写入文件,强调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数据要素是指为参与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为使用者或所有者带来经济效益的数据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要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

当前,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逐步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深刻影响并重构着经济社会运行和社会治理,已成为影响未来发展的关键战略性资源。我们已经看到了非常多以“数据”作为生产资料的实体,如各种互联网平台类型企业,看到了其创造的巨大效益。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教育新基建的重点方向包括信息网络新型基础设施、平台体系新型基础设施、数字资源新型基础设施、智慧校园新型基础设施、创新应用新型基础设施、可信安全新型基础设施共六大类20项。相较于传统基建,新基建的工作目标围绕的是“数据”,主要解决的是信息时代中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应用、服务的一系列问题。

由此可见,教育新基建是“生产工具”,而数据则是“劳动对象”,两者共同构成了“新质生产力”中的“生产资料”。高校积累沉淀的海量数据以及近年来加速建设的教育新基建设施,将为高校高质量发展赋予新动能。

生产关系:组织创新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两者的发展必须相匹配。

高校培育内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是如此。

数字化转型是高校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而组织创新是数字化转型战略全面落地的保障。高校数字化转型要重新定义业务模式、重新构建运营和管理模式,完成高校由“流程驱动”向“数据驱动”的变革,这是一个系统性、全局性的变革,必须通过组织创新统筹推进数字化转型各个方面的任务。

组织创新是向全体员工吹响高校数字化转型号角,坚定不移地推进数字化转型,下决心以组织创新为统领,以数据驱动为抓手,将数字化转型战略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使高校在下一步改革发展中占得先机。

怀进鹏部长多次指出,“方法重于技术、组织制度创新重于技术创新”。培育高校改革发展“新质生产力”,组织创新是关键。缺乏组织创新,就缺乏内生动力,没有组织创新先行,一切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数字化转型也不具备可持续性。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

作者:陈伟(东北财经大学网络信息管理中心)

责编:陈永杰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