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全流程智慧育种平台,智慧在哪?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

|

2024-03-22 09:27:07

海南南繁,孕育新生。崖州坝头南繁基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院士团队种下的15亩水稻已经熟透,正待科研人员收获。十几分钟车程外,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全国首个全流程智慧育种平台在这里发布。

全流程智慧育种平台,“智慧”在哪里?

在农业育种中,表型采集是育种家最基础的工作。科研人员需要持续观察、记录和分析作物的表型特征,从而筛选出优异资源用于育种,比如植株高矮、茎秆粗细、节间长短、产量高低......

“一支笔、一把尺、一杆秤、用牙咬、用眼瞪”,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副院长李慧慧介绍,过去,育种家收集记录靠眼力、手头,再回到实验室,手动录入。“这种育种流程耗时又费力,还容易产生误差。少打一个‘小数点’,多写一个‘0’的状况时有发生”。

“如今,我们每个植株上都绑了条形码,手持专业设备扫描就能采集到植株的数据,就像超市里的工作人员扫描商品的条形码一样。”李慧慧介绍,全流程智慧育种平台,采用无人机全天候工作,可全周期全天候监测作物生长情况,实时获得倒伏性状、抗旱性状等指标数据。”而这些数据,借助后台可一站式上传到智慧育种平台。

智慧育种是一门交叉学科。育种流程中涉及高通量数据分析,需要庞大的计算能力、建模技术、复杂的命令行操作技能、种类繁多的工具包等。仅仅停留于农业领域,智慧育种的愿景难以实现。

“之前也有不少软件能够收集并存储种质数据,但一旦数据量过大,运行速度就跟不上,甚至会‘宕机’,对种质数据的分析更无从谈起。”李慧慧说。

如何实现大规模、高速度的数据储存、计算与分析?科企合作解了难题。

“阿里巴巴达摩院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技术,能够提供坚实的平台;育种家们则能为平台生产数据、进行测试,从而推动平台投入使用。”李慧慧说,作为从事交叉学科研究15年之久的科研人员,既要深入了解种业研发的痛点、难点,了解育种家们实地操作的需求,也需要与企业一同研发与优化智慧育种平台,使其更好地落地。“好的计算平台类似一个厨房,将数据(食材)、算力(厨具)、算法(菜谱)三者相互配合,才能做出美味的菜肴。”

在平台上建立数据分析任务后,在大数据与算法的加持下,平台能够实现对作物性状的精准预测和优异基因型筛选,提高品种选育的精准度和效率。

在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种业服务专题报告会上,阿里巴巴达摩院智慧育种团队科学家顾斐介绍,传统的育种方式,以“表型”为中心,较难标准化采集数据,相对来说难以精确计算和建模,另外需要产生后代来做进一步筛选品种,时间长、成本高。

全流程智慧育种平台,则以“基因型”为中心进行育种。据了解,基因型育种指通过基因组的信息来预测育种材料(及其后代)的表现,从而达到育种选择的目的。“基因数据容易进行精确计算和建模,并能通过计算机实现模拟育种,无需产生后代,育种效率较高。”顾斐说。

不仅如此,育种平台支持1PB的数据存储,服务能力可支持上百个用户同时使用。截止目前,全球已有超过60多家单位的育种家使用该平台。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