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中国新闻奖作品点评|如何让重大主题与创新表达融合统一?

传媒茶话会

|

2022-12-13 20:37:28

作者 | 曾祥敏 董泽萱

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多家媒体各展所长,围绕“献礼建党百年”这一重大主题进行融合探索,形成了大量融合报道产品。

在融媒体时代,如何才能打造出既有深度又接地气的融合报道作品?传媒茶话会继续推出第32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点评。

今日,传媒茶话会特邀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祥敏为大家解析人民日报社的一等奖融合报道作品——《复兴大道100号》。

曾祥敏,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品:

https://c.h5in.net/year100/

(扫描二维码查看作品)

作品背景:

该作品融合了文字、画面、声音、动画、AI交互等多项网络信息技术,创造沉浸式体验,以丰富多元的场景与细节,记录百年征程。

长图在手机端长50余屏,覆盖300多个历史事件和场景,包括5000多个人物、400余座建筑,整部作品制作周期逾100天,最终成稿以一条路串起百年时间线,并实现长图、H5、SVG交互、线下互动体验馆等多元形式呈现。

长图H5体现出高度纪实风格,大到历史事件,小到墙体上的标语、字体,以及不同时代人物的着装,都有据可查;在场景选择上,做到既有大事件,也有接地气的生活场景,唤醒用户记忆,在情感共鸣中达成价值共识。

线上,团队追求可互动性,进行多维感官体验的前置设计,对动态化细节做好多帧绘制处理,嵌入丰富声效,着重打磨H5中的AI交互技术应用,优化用户体验。

线下,创新实景展陈模式,打造互动体验馆,精心设计10个展区,还原不同时代的历史画面和生活体验,并采用动画长廊、水幕影像、裸眼3D视频等新型技术,带用户“走入”历史。

同时,探索覆盖更多元落地场景,在交通工具、户外大屏、办事场所等多维度连接用户,构建跨平台跨场景多维传播矩阵。

作品点评:

百年征程绘入长卷 全链全域走进复兴

——评《复兴大道100号》

“筚路蓝缕多艰辛,踏歌而行逐梦来”,百年风雨激荡,百年辉煌历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

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涌现了一批“献礼建党百年”的精品融合报道产品,《复兴大道100号》即是其中的典型,映射出媒体融合创新壮大主流舆论的新图景。

百年征程绘入长卷,全链全域走进复兴,《复兴大道100号》对重大历史节点的主题报道融媒体产品创作进行了全景式探索。

它绘就建党百年史长图,融入上百件重大历史事件,结合声效、动画、AI人脸融合技术形成可观览、可互动的动态漫画长卷海报,体量庞大、叙事恢宏;

作品探索覆盖更多元落地场景,在交通工具、户外大屏推出展览,打造创意体验馆,全链全域塑造可感知、可触摸的复兴路上时光隧道。

另一层面,人民日报在重大历史节点类主题策划上有多次创造性的尝试。

《复兴大道100号》是《“军装照”H5》《时光博物馆》《复兴大道70号》的产品特色延续,并实现信息增量、形式融合,变革创新。

一、品牌拓维,重大历史节点报道的创造性探索

自2018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增设媒体融合奖项以来,人民日报在重大历史节点类主题策划上不断探索融合创新,积累了深厚的创作基础。

产品一以贯之,宏大叙事的平民视角,创意交互的个体连接、线上线下的全域运维,让作品恢宏大气能够撑起重大历史节点的分量,也能贴地飞行进入寻常百姓家,由此形成了品牌效应。

聚焦建军90周年的《“军装照”H5》,吸引用户积极晒出自己的“军装照”,展现了用户对党和国家、人民军队的拥护和爱戴;

以改革开放40年为话题的《时光博物馆》,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五大实体场馆、九大互动创意体验的形式将改革开放的时代变迁投射于每一个用户的衣食住行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聚焦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复兴大道70号》产品,也同样使用了手绘长卷的形式,对我国70年来的重大成就与百姓生活变化进行全方位的梳理。

《复兴大道100号》聚焦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发展了《复兴大道70号》以复兴大道为主轴时空线的叙述,通过纵向布局与横向延展相结合的散点透视构图法,并在内容体量、画面复杂程度和精度上进一步提升,形成内容增量。

融合了已有多次尝试的AI换脸技术和线下实体场馆、公共空间互动体验的形式特征,并在技术实现水平、互动场馆场景丰富度上进一步提高,实现沉浸式体验。

表 1 人民日报重大历史节点主题报道

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获奖作品

二、精炼历史,以人事情手绘长卷

《复兴大道100号》产品以致敬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为主题,以追忆先锋、重温百年征程为内容, 将300多个历史事件浓缩进3000厘米手绘长卷,主题与新闻舆论工作重点同频共振、内容制作规模体量巨大。

无论是不同年代的军服、军旗、着装发型,还是场景中的标语字体、会徽图案、建筑风格,都高度忠于史实。

最重要的是,讲述历史,最终还是要讲述历史中的人和事,并让历史人物走进现实,让现实的用户沉浸历史,达到共情共鸣。

推动历史的永远是人,成就百年征程的是千千万万共产党员带领人民的艰苦奋斗。《复兴大道100号》产品将历史长河聚焦到事件,于宏大格局中体现人情。

从最早的中共一大、古田会议、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两弹一星,再到北京奥运会、社会主义新时代、抗击新冠肺炎,以重要节点的纵横绘制排列串联发展变迁。

同时,产品也展现了“半条被子”“八女投江”“沂蒙六姐妹”等党史故事和刘胡兰、钱学森、雷锋等先锋榜样的先进事迹,以感人故事的穿插点击阅读深化精神谱写。

产品不仅关注国家取得的重大成就,也关注接地气的生活场景。

例如用老式相机拍下合影的家庭,买冰糖葫芦、滚铁环、跳皮筋的孩童,从而唤醒用户记忆,在情感共鸣中达成价值共识。

三、极致交互,以沉浸式体验场景

动态交互体验是代入用户于产品、于事件、于人情的重要抓手,该产品的线上呈现同步生成了H5和SVG海报两版。

相较于《复兴大道70号》的静态长图,《复兴大道100号》在SVG海报的50余屏内容,多处增添以动态设计,比如起义中飘扬的党旗、抗战时举起的枪杆、开国大典锣鼓喧天、东风号巨轮扬帆起航……

在H5中则每一屏都增添了动画元素,如湘江战役中炸弹激起巨大的水花、长征过雪山时呼啸的寒风、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天……

静态的海报得以动态呈现,创造了更生动的情节体验;静止的时间得以线性延展,强化了叙事的时空体现。

在H5产品中,除了动画呈现,还融入了文字、声效、AI换脸技术。

在声效方面,产品融合了新闻转播同期声、历史场景音效和各种不同年代生活的真实声音,为海报增加声场。

在交互层面,用户通过点击长图中的“放大镜”,获取相关信息,认识重点人物和事件;通过上传头像照片“打卡”地道战、北京申奥等不同年代,以指尖交互、照片打卡促成用户连接。

通过对于手、眼、耳不同感官体验的前置设计,产品构筑出由视觉、声场、触控等多维感官构筑的立体式观览场景,用户得以沉浸式观览长卷。

四、全链全域,以全景式观览历史

如果说《复兴大道100号》的线上呈现是立体式的,那么其线下落地则可以说是全景式的。

相比于《复兴大道70号》线下落地多为公共交通站台、地铁专列,以展览长图为主的方式,《复兴大道100号》除了也在西湖天幕大屏、地铁站台、公园等公共场所展出之外,还以H5、SVG作品为总览创设互动体验馆。

观众走入时光长廊,观览长图展出之后,便是10个不同的主题展区,还原建党一百年中关键时间节点的生活场景,从而以普通人的视角体验长图中的百年历程。

这种模式与《时光博物馆》中创设“时光杂货铺”“年代照相馆”等5大与衣食住行相关的场馆类似,但较之场景时空跨度更大,更具有历史视野,也更具有宏观视角。

《复兴大道100号》的场景以“初心纪念馆”单元为始,观众可以走入复现还原的上海一大会址,感受建党初心与使命;可以走进“富民大街”感受改革开放时代以来的生活变迁,还能“搭乘”复兴号高铁走上二楼,进入模拟的“空间站”,甚至登上火星,感受从衣食住行到星辰大海的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发展。

另外,《复兴大道100号》体验场馆还采用了水幕影像、裸眼3D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新技术;联合百度VR创设线上VR体验馆,利用景深漫游、3D模型、全景图片等技术用户通过转换视角、切换场景,亦可以全天候线上参观展览。

在线下场景中,用户不仅以手、眼、耳体验产品,更是全身沉浸其中,百年征程历历在目,可感可信。

同时,作品也以多点线上线下全方位覆盖,全领域拓展,延伸为链式传播。全链全域,与用户建立全景式的深层连接。

五、百花齐放,“献礼建党百年”融合报道整体图景

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多家主流媒体围绕“献礼建党百年”这一重大主题进行融合探索,形成大量精品融合报道产品。

包括《复兴大道100号》在内,第32届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类获奖作品中,就有8个作品以此为主题。

从新华社《2021,送你一张船票》以“类游戏式”交互形成手绘H5,再现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到中国网选取了6位党员英雄人物,以倾听他们生命中感人肺腑的“最后一句话”为引入讲述英雄故事;再到《放大音量!听百年最硬核声音》《C位是怎样炼成的》《那些值得铭记的“第一”》等产品,主流媒体百花齐放,实现重大主题与创新表达的融合统一。

表 2 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 “献礼建党百年”融合报道产品

将《复兴大道100号》与其他产品类比,其线下落地模式在获奖作品中独树一帜,其线上产品交互模式简单易操作,阅读流畅,也可圈可点。

整体来讲特征有三。

一是内容宏观视野与创新视角连镳并轸

包括《复兴大道100号》在内的4个产品以事件串联或阶段划分等模式对党的发展历程进行整体讲述,宏观呈现;与此同时,其他产品则选取了党史中的某一个侧面,根据自身垂类寻找切口,创新视角。

例如中国科技网《放大音量!听百年最硬核声音》即选取了十个中国科技创新事件制作视频快剪,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客户端《共产党员了不起——地下超级工程》从“智慧”的独特视角切入,讲述重大历史事件中的智慧点。

二是重视意象线索

例如《2021,送你一张船票》以南湖红船为线索,一张船票将历史追忆化为一次行程,《C位是怎样炼成的》将天空视角下的“上海—嘉兴—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北京”连接成的“C”字轨迹与“中国C位”意象打通,而《复兴大道100号》则以复兴大道为主轴串联复兴之路。

产品中的意象线索为用户观看阅读建构主线,也进一步优化了融合产品的叙事表达。

三是技术创新

《复兴大道100号》在线上产品加载、人脸融合算法层面均采用了专项研发技术,提速加载,优化人像呈现;《C位是怎样炼成的》融合使用卫星遥感、三维建模、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独家拍摄红色地标“空天地人”一镜到底镜头,等等。

结语:

《复兴大道100号》延续人民日报对于重大历史节点主题报道的深厚基础,聚焦媒体发展最新趋势,探索应用多元技术形式,以事件人情聚焦宏大格局,以立体呈现建立场景沉浸,以全链全域传播深化用户连接,成为现象级的媒体活动,也取得了自身突破。

综观今年的同类产品,主流媒体各展其能,实现重大主题与创新表达的融合统一。这其中《复兴大道100号》的内容整体宏观、线索主线明朗、技术形式创新亦值得借鉴学习。

(作者曾祥敏,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董泽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辑 | 蔡雯欣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