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人民号首页,人民号缩略图,人民号logo

国产EDA破冰崛起,芯片设计验证调试工具助力集成电路“芯”发展

文汇报

|

2022-10-11 22:07:14

4.jpg

根据世界半导体大会EDA产业发展分论坛所公布的数据显示,以2019年的数据为例,全球EDA软件市场为102.5亿美元,而中国EDA市场规模为5.8亿美元,只占到了全球市场的5.6%,其中国产EDA厂商营收只有4.2亿元人民币,规模只占全球市场份额的0.6%左右。全球EDA软件长期由美国主导,国内EDA软件市场主要被美国企业占据,国产EDA一直处于劣势。

禁售背后国产EDA破冰崛起

从国产EDA软件发展史来看,国产EDA软件起步并不算晚,但中间停滞了近二十年,直到2018年海外EDA企业巨头Synopsys、Cadence停止与华为合作,国内EDA才真正从危机中意识到自我发展的重要性。历经数年摸爬滚打,在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国产EDA软件提供商迎来了高速发展契机,比较知名的有华大九天、概伦电子、广立微、弗摩电子等数十家优质的国产EDA研发公司,支撑起国内ic芯片设计制造的半壁江山。

记者了解到,上海弗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EDA软件PNDebug(仿真验证调试工具),是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安全高效、灵活协同等优势,不仅具备传统设计工具的代码编写、编译、仿真等功能,还增加了可视化和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并采用透明、开放的模型IP资源,方便工程师、技术人员对模块的重新利用。可有效支撑当今市场上主流的先进工艺节点芯片验证,为IC厂商提供了从电路到版图、从设计到验证的一站式完整解决方案,打破了海外技术“壁垒”,降低EDA使用门槛,提高芯片整体验证效率,减少厂商人工投入、缩短芯片生产周期,为我国在集成电路芯片产业行业发展夯实基础。

按照设计对象的不同,EDA工具可分为模拟设计、数字设计、晶圆制造、封装、系统五大类等,主流的点工具有上百种,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及封测各环节中的不同流程对EDA工具的功能需求不同,需使用不同种类的点工具。作为行业崛起新秀,弗摩电子的EDA软件(PNDebug)在模拟仿真验证领域方面能融合不同的工具技术,对集成电路芯片设计,提供定制化的全面验证解决方案,解决当前产业面临的点工具各自为政的兼容性挑战,以及数据碎片化导致的验证效率挑战。

在EDA领域的众多细分方向中,验证伴随着芯片设计的全过程,从创意开始一直到最后的芯片实现,而且验证工具的开发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和准入门槛,目前已经成为研发工具成本占比最高的一块,因此验证领域的突破对中国芯片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虽然当前国产EDA暂时还不能像海外巨头一般提供全流程覆盖的解决方案,但其针对部分关键环节的突破与技术积累,也让国产EDA工具在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中站得一席之地,在多个领域均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从长期发展来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各半导体厂商在中国能赚到钱,对于具有巨大市场潜能的发展空间,相信国产EDA软件提供商能奋力追赶并实现弯道超车。

围剿之下,中国EDA企业如何破局?

当前,中国EDA企业发展既受到美国禁令的约束,又被国际巨头的价格、国内人才的短缺、产业资源协同整合等因素困扰,发展之路实属不易。

为了大力扶持本土EDA企业,打造自身“攻城利器”,突破技术“围剿”,国家和地方先后出台了相关行业政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就明确将集成电路列为七大科技前沿领域攻关的第三位,EDA的攻关更是位列集成电路第一位。

9.png

我国在EDA软件领域相关政策支持

从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到地方政府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规划,都明确提出要在集成电路设计工具上进行突破,这为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环境利好局面当下,抱团取暖方能更好更快实现自主发展。“EDA贯穿于设计、制造、封装,服务于产业链各个环节,是集成电路产业的核心部分,具有不可缺失的。同时,EDA软件的研发、实验到投入使用也离不开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系统支持,EDA公司往往需要晶圆厂的认证,但一般情况下,晶圆厂本能地会倾向于和海外EDA巨头合作,而对于小规模的企业,如果没有具有某一领域的技术优势,否则晶圆厂并不愿意花时间去测试和认证,因为认证也是需要耗费他们的资源。对于这一现状,理想的解决方式是,本土EDA公司实现单点突破后,让IC设计公司能用,从而能够辐射和串联起更多的应用和流程,通过资源整合协同,提升完善产品性能,逐步实现国产自主化。”弗摩电子负责人对记者说道。

要避免受制于人,就要自我发展,国内EDA企业应该携手同行,资源共享,避免资源分散“各自为政”,集中资源和人才研发出更适合本土芯片设计和制造所需的工具和解决方案,相互赋能,早日实现国产芯片新突破和主导权。


 

  编辑:刘力源

责任编辑:何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写下你的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实时热点